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战场,压力如影随形,成为每一位学子前行路上的巨大挑战。过度的压力不仅影响学习状态,更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那么,在这高考重压之下,学生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自救,避免压力毁掉自己的未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这场心灵突围的指南。
一、压力如影随形:高考重压面面观
(一)学业压力:知识海洋的沉重锚点
高中阶段知识量呈爆发式增长,九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以数学为例,从函数到几何,从代数到概率,各种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层出不穷。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还需学会灵活运用,难度不言而喻。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学生每天平均要花费 8 - 10 小时在学习上,除了日常上课,还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和课外习题。此外,复习时间紧迫,考试频繁,周考、月考、模拟考等一场接一场,每次考试成绩都像一根紧绷的弦,时刻牵动着学生的心。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让学生们身心俱疲,压力如影随形。
(二)家庭期望:无形的重担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高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身上无形的重担。有些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成绩提出过高要求,比如必须考上重点院校、特定专业等。一旦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家长的焦虑和失望便会传递给孩子,使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压力之中。
(三)自我期许: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很多学生对自己有着较高的期望,他们渴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备考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考试的不断检验,他们可能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度苛责,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沮丧之中;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担心自己无法实现理想,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难题时会心慌意乱,无法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二、压力警报:身心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身体信号:疲惫不堪的躯壳
当压力如潮水般涌来,身体往往是最先发出警报的。长期处于高考重压下,许多学生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据相关调查显示,超 70% 的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情况屡见不鲜。压力还会导致食欲不振。面对一桌美食,却毫无胃口,吃几口就觉得饱了。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时间,随便吃几口就应付了事,长期下来,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感冒、发烧等疾病频繁找上门。
(二)心理变化:情绪的暴风雨
在心理方面,焦虑情绪如同阴霾,笼罩着众多考生。他们担心考不好,害怕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种焦虑使得他们在考试时容易紧张,原本熟悉的知识点瞬间变得模糊不清,手也不自觉地颤抖。在模拟考试中,不少学生因为过度焦虑,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进而陷入更深的焦虑之中。
抑郁情绪也悄然滋生。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整天无精打采,不愿与人交流。曾经热爱的活动,现在也提不起丝毫兴致。他们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未来一片黑暗。
三、心理自救:重掌命运的罗盘
(一)心态重塑:换个视角看高考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 ABC 理论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 B(Belief) 。在高考情境中,高考本身(A)并非导致我们压力与焦虑(C)的直接原因,而是我们对高考的看法、信念(B),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比如,两位同学在同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A)。同学甲认为 “这次考试没考好,说明我能力不行,高考肯定也考不好了”(B1),于是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和焦虑之中(C1),后续学习也提不起精神。而同学乙觉得 “这次考试暴露了我的知识漏洞,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查缺补漏,高考时就能避免犯错了”(B2),他反而充满动力,积极投入到复习中(C2)。
我们要学会像同学乙一样,用积极、理性的信念取代消极、不合理的信念。告诉自己高考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而非决定命运的审判;即便高考失利,人生也还有众多可能性。如此,便能从根源上缓解压力,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高考。
(二)合理规划:有条不紊的节奏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能让学习更有条理,避免盲目与慌乱,从而有效减轻压力。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学习进度、强弱科目分布、生物钟等。比如,有的同学早上记忆力好,可安排背诵语文古诗词、英语单词;有的同学晚上思维活跃,适合攻克数学难题。
其次,合理分配时间给各个科目,确保全面发展,避免偏科。对于薄弱科目,可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合理的时间安排能让我们清楚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什么,增强对学习的掌控感,压力也会随之减轻。而且,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带来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提升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三)情绪管理:掌控内心的波澜
当压力来袭,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至关重要。深呼吸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放松技巧。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逐渐膨胀,默数 5 个数;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默数 5 个数。重复这个过程,每次练习 5 - 10 分钟,能快速让身体和情绪平静下来。
冥想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选择安静之地,采取舒适坐姿,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驱赶,而是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每天坚持冥想 15 - 20 分钟,能帮助我们清理思绪,减轻焦虑,提升专注力。
此外,当感到情绪低落或烦躁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听一首喜欢的音乐、看一部有趣的电影、读一篇优美的文章,让自己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暂时脱离出来,放松身心。
(四)社交支持:温暖的心灵港湾
在高考的艰难旅程中,家人和朋友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有效缓解压力。
和父母坦诚交流,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压力以及取得的进步,让他们了解你的内心世界。父母的理解与安慰,能给予你莫大的力量。比如,在一次模拟考试后,和父母坐下来,认真说说考试中的失误、目前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父母可能会从他们的人生经验出发,给你提出宝贵的建议,让你豁然开朗。
和朋友交流同样重要。你们有着相似的经历,能更好地感同身受。课间休息时,和朋友聊聊天,分享彼此的趣事,互相调侃一下,能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或者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公园散步、打球,在欢声笑语中释放压力。
(五)运动锻炼:释放压力的阀门
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它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被称为 “快乐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绪,减轻压力与焦虑感。
对于高考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每天傍晚,在操场或小区道路上慢跑 30 分钟左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让大脑放空,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感。如果喜欢室内运动,瑜伽也是很好的选择,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和呼吸的调整,能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深度放松。
此外,课间休息时,不要一直坐在座位上,到教室外走动走动,伸展一下身体,做几个简单的跳跃动作,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更清醒。即便学习时间紧张,每天抽出 15 - 20 分钟进行运动,也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湖南省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非笔试科目考试流程及有关要求
扫码加我